換成“殘酷”這樣的形容詞,無疑更為準確。
在一個內卷非常激烈的舞臺,原來的一二線品牌們,要想把既有的份額守住,甚至還想再多占取一點,難度之大,不用過多強調。
新進來的品牌,要想切走一點點蛋糕,必然需要足夠硬核的功夫。
差異化的打法,被視為一種突圍之舉。
怎么個差異化?品牌定位、產品、設計、銷售方式、服務等,跟別人不一樣,給消費者制造新鮮感,擊中消費者的需求點,或者是比別人做得更好。
可能有人會問,歐派有差異化嗎?
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出發,我們都聽過“有家有愛有歐派”,卻看不出來、感受不到,這個品牌跟其他定制品牌有什么不一樣,但就是覺得這個牌子很有名,要做定制櫥柜衣柜這些,估計還是要到他的店里逛逛。
品牌地位在那里,不用再過多強調自己的差異化優勢,或許就能躺贏。
它的名氣,就是它的差異化。
當然,也有很多人沒有選歐派的,這背后的原因很多,或者別的品牌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更強的競爭優勢,把客戶搶走了,比如率先跟客戶建立聯系并簽單、給出了更有優勢的價格政策、競品某些方面的品質更受認可。
別的品牌能像歐派這樣嗎?少部分可以一拼,但大多數都不能。
必須要有差異化,把某個亮點做到閃閃發光,讓買家一看,覺得與眾不同,或者比所有品牌都做得好,那你就成功了。
沒有差異化,無法攥起拳頭出擊,打動客戶的力度就不夠。
我們有很多定制品牌,率先看到了趨勢,已經在做差異化。
客觀來講,做得還不錯,只要死磕下去,不斷豐富生態,培植成枝繁葉茂的大樹,差異化賽道就能跑成大道。
百得勝的環保,是一種差異化。
一種觀點認為,環保幾乎成了家居行業的標配。不環保,連市場的門票都拿不到。
但真正的高環保,還是稀缺資源,經常出現的異味投訴、甲醛超標等問題,說明在環保這件事情上,還有太多的功課要補。
百得勝的做法很堅決,近兩年一直在全力擴大環保優勢,比如2020年成立家居環保研究院,邀請韓雪擔任環保大使。
2021年繼續加碼,推行“6面環保”產品戰略,做法的核心是柜門、四面柜體、背板六個面,都采用無醛添加板材。
一下子跟市場上的產品區別開,大家都是1面、4面無醛添加,或者五面,而百得勝增加到六面,做得更好,這也是差異化。
第二招,水漆實木定制柜的產品,無醛無苯無污染、無異味、防開裂更耐用。從無醛添加上升到水漆實木定制,又打開了一條環保通道。
上馬這種產品,百得勝做足了生產能力方面的準備,比如配備全水漆實木工藝、水漆實木定制柜流水生產線,并且打造了示范性水漆實木智造工廠。
最關鍵的是,做了很多年,形成了非常強的市場認知,自然也就成了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。
比如其中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發生在2012年,引進無醛添加技術,推出禾香板;后來陸續迭代新的無醛板材,包括:
2013年的無醛添加密度板、2014年的無醛添加顆粒板、2016年的無醛添加澳洲實木、2017年的無醛添加美洲實木,到2018的無醛添加實木多層板等。
相當于就是一個無醛添加板材的矩陣,而不是突出冒出來的,堅守無醛添加主線不動搖,長期主義的戰略定力,非常難得。
按照這種力度與節奏、長期努力,百得勝或有可能實現一種目標:
當人們想到環保的定制家具時,就想到百得勝做得很好,再加上東西漂亮、服務到位,那這種差異化戰略真的成功了。
皮阿諾的超級收納,這幾年下了狠功夫。
按照董事長馬禮斌的說法,將九重收納功能當成核心戰略去做,讓消費者一聽到“超級收納”,馬上就想到皮阿諾。
不光他這么說,董秘管國華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,也突出了收納,大意是這樣的:
2019年,皮阿諾由大眾市場升級為細分中高端市場,聚焦櫥、衣、木等木作三大件,大力搶占精裝修工程市場;開創“超級收納”品類和烤漆品類,并成為該品類第一。
2020年后,圍繞超級收納的差異化定位,皮阿諾繼續發力,比如:
《中國定制家居收納指數白皮書》發布會,提供了一套收納錦囊與產品方案,并宣布成立“全球超級收納研究院”;
定義9大收納標準,將收納貫穿到空間、產品、工藝與工具設計上;在抖音舉行丈夫節超級收納挑戰賽等。
并在產品上做足功課,提出全生命周期收納管理模式,面向兒童、青少年、中年人、老人等各個年齡段的不同收納場景,提供個性化的收納解決方案。
比如睿納產品,就是超級收納里的主推產品之一。
2020年的時候,皮阿諾提出“超級收納”品類戰略,并舉行超級收納品類戰略暨產品發布會,明確表示要成為超級收納品類的第一名。
我樂的原創設計,也是差異化體現。
在所有定制家居企業里,我樂是重點突出設計的一家公司。
并且,處處強調原創設計,提倡“每件新品必須是首創,沒有申請專利權與著作權不賣”的設計思維,既追求單件產品的設計感,又兼顧整體空間搭配的高顏值。
其實大部分家居產品,都需要設計,需要顏值。設計品質跟不上,根本沒有未來。
如果一套產品非常漂亮,搭配出來的空間能產生足夠的粘性,給人驚艷的感覺,再配上適合于目標顧客群的價格,那么,成交的可能性會增加幾分。
一旦很多人提到設計,提到誰家的東西最漂亮、最有設計感,然后就想起你這個品牌,那差異化戰略真的成功了。
有人覺得,走差異化的路線,容易把自己的舞臺限制了,束手束腳的,可能會把一些客戶擋在門外。
真是這樣?完全不是。
你找準的差異化優勢,一定是客戶的痛點、剛需。
一定是客戶最需要的那個點,而且是大量客戶需要的,才足以支撐起龐大的需求。
假設,我說假設,你跑偏了,重點去做客戶不關心的功能、不感興趣的賣點,那結果估計會糟。
來源:大材研究